問題來源:

程老師
2025-09-27 06:20:39 319人瀏覽
核心且經(jīng)典的概念:邊際貢獻決策(或增量決策) 與定價策略和消費者行為之間的矛盾。
第一層:單次航班的決策(財務BP的視角)
在飛機有空座且即將起飛的這個特定時間點,以200元的價格出售這張票,帶來的增量收入是200元,增量成本約50元,所以這筆交易為航空公司創(chuàng)造了 150元(200 - 50)的邊際貢獻。這150元可以直接沖抵已經(jīng)發(fā)生的固定成本,從而減少本次航班的總體虧損(或增加利潤)。因此,拒絕這名乘客是不明智的。
第二層:長期策略與消費者行為(你的擔憂)
這正是航空公司需要精細化管理的地方。財務BP的單次決策邏輯不能簡單地推廣為一種公開的、長期的定價策略。否則,會產(chǎn)生以下嚴重后果:
蠶食正常票價客戶: 如果所有乘客都知道“臨起飛前買票最便宜”,那么就不會有人愿意提前花800元、1000元買票了。大家都會等到最后時刻。這將導致航空公司的平均票價大幅下降,總收入會急劇減少,最終導致嚴重虧損。
破壞價格體系: 航空公司的收益管理系統(tǒng)非常復雜,其核心就是根據(jù)需求預測對不同時間的座位進行差別定價(早鳥票、全價票、商務艙票等)。公開“最后一分鐘低價”會徹底打亂這個系統(tǒng)。
航空公司如何解決這個矛盾?
他們通過精密的收益管理 和銷售渠道控制來平衡這個矛盾:
不公開宣傳: 這種超低價票通常不會在官網(wǎng)或公開渠道大規(guī)模宣傳。它更像是一個“秘密”的庫存清理手段。
針對特定渠道和客戶:
通過競價升艙等方式,面向已經(jīng)購買了經(jīng)濟艙全價票的常旅客。
通過合作的last-minute旅行平臺出售給對價格極度敏感、行程靈活的游客。這部分客戶本來就不是全價票的目標群體。
作為內(nèi)部員工福利或合作伙伴的優(yōu)惠。
嚴格控制數(shù)量: 這種票只在確認有空余座位時才會放出,且數(shù)量有限。目的是為了最大化利用即將“浪費”的座位產(chǎn)能,而不是用來銷售主要座位。
相關(guān)答疑
-
2025-11-04
-
2025-11-03
-
2025-11-01
-
2025-10-30
-
2025-10-30




津公網(wǎng)安備1201020200075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