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_2025年注會稅法經典母題
                               
                               
                               
                                   在注會稅法科目的備考征程中,企業(yè)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是一座必須翻越的高山。這一知識點不僅是考試的重難點,更是連接理論與實踐的關鍵橋梁。它要求考生在掌握紛繁復雜的稅法條文基礎上,具備敏銳的分析能力和精準的計算技巧。
《稅法》經典母題匯總> |《稅法》各章思維導圖匯總> |《稅法》各章學習要點匯總>

企業(yè)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綜合題】
某信息技術服務企業(yè)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自2019年起被認定為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yè)。2024年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17000萬元、投資收益180萬元、其他收益2800萬元、資產處置收益600萬元;發(fā)生營業(yè)成本3600萬元、稅金及附加440萬元、管理費用5800萬元、銷售費用4900萬元、財務費用200萬元、營業(yè)外支出800萬元。2024年度該企業(yè)自行計算的會計利潤為4840萬元,企業(yè)已預繳企業(yè)所得稅450萬元。
2025年2月該企業(yè)進行2024年企業(yè)所得稅匯算清繳時,聘請了某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核,發(fā)現(xiàn)如下事項:
(1)1月1日租入一間辦公室,雙方簽訂的合同中注明租期三年,不含增值稅年租金10萬元,當月一次性支付三年租金30萬元,全額計入管理費用,該合同未計算繳納印花稅。
(2)5月3日依照法院裁定將其代員工持有的面值200萬元的限售股,通過證券登記結算公司變更到實際持有人名下,企業(yè)未就該事項確認收入。
(3)12月20日購置門面房作為顧客體驗店,取得增值稅專用發(fā)票注明價款1000萬元、增值稅90萬元,尚未辦理房屋權屬登記,未繳納契稅。
(4)其他收益中含增值稅進項稅額加計抵減額800萬元,企業(yè)將其計入不征稅收入。
(5)“資產處置收益”中含專利技術轉讓所得480萬元,經審核符合技術轉讓所得優(yōu)惠條件。
(6)成本費用中含實際發(fā)放的合理工資總額2500萬元、發(fā)生職工福利費400萬元、職工教育經費300萬元、撥繳的工會經費40萬元,工會經費取得合法票據(jù)。
(7)全年投入900萬元用于研發(fā)新產品,其中600萬元形成無形資產,于7月1日取得專利證書并投入使用,該無形資產攤銷期限為10年,當年未計提累計攤銷。其余300萬元支出計入了管理費用。
(8)期間費用中含廣告費和業(yè)務宣傳費2000萬元,業(yè)務招待費100萬元。
(9)結轉上年度未扣除的廣告費和業(yè)務宣傳費500萬元。
(其他相關資料:當?shù)仄醵惗惵蕿?%,租賃合同印花稅稅率為1‰,各扣除項目均在匯算清繳期取得有效憑證)
要求:根據(jù)上述資料,按照順序計算回答問題,如有計算需計算出合計數(shù)。
(1)計算業(yè)務(1)應繳納的印花稅及應調整的企業(yè)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租賃費應調整的企業(yè)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
(2)判斷業(yè)務(2)企業(yè)未確認收入的處理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3)計算業(yè)務(3)應繳納的契稅,并計算該門面房作為固定資產進行稅務處理時應確定的計稅基礎。
(4)判斷業(yè)務(4)企業(yè)將其作為不征稅收入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5)回答技術轉讓享受減免企業(yè)所得稅優(yōu)惠的條件;計算業(yè)務(5)應調整的企業(yè)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
(6)計算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工會經費應調整的企業(yè)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
(7)計算業(yè)務(7)應調整的企業(yè)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
(8)計算業(yè)務招待費應調整的企業(yè)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
(9)計算廣告費和業(yè)務宣傳費應調整的企業(yè)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
(10)計算該企業(yè)2024年度應補繳的企業(yè)所得稅。
【答案及解析】
(1)①租賃合同印花稅的計稅依據(jù)為租金總額,應繳納印花稅=10×3×1‰=0.03(萬元),應調減應納稅所得額0.03萬元。
②經營性租賃發(fā)生的租入固定資產的租賃費支出,根據(jù)租賃期限均勻扣除,租賃費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30-10=20(萬元)。
合計調增應納稅所得額=20-0.03=19.97(萬元)。
(2)①正確。
②理由:依法院判決、裁定等原因,通過證券登記結算公司,企業(yè)將其代持的個人限售股直接變更到實際所有人名下的,不視同轉讓限售股。
(3)①應繳納契稅=1000×5%=50(萬元)。
②企業(yè)外購的固定資產,以購買價款和支付的相關稅費以及直接歸屬于使該資產達到預定用途發(fā)生的其他支出為計稅基礎。一般納稅人外購不動產用于生產經營進項稅額可以抵扣,90萬元進項稅不計入固定資產計稅基礎。該門面房作為固定資產的計稅基礎=1000+50=1050(萬元)。
(4)①不正確。
②理由:由于增值稅加計抵減優(yōu)惠部分不符合不征稅收入的條件(不同時具備專項資金撥付文件、專門資金管理辦法、資金收入支出單獨核算這三個條件),應按規(guī)定繳納企業(yè)所得稅。
【提示】會計上計入其他收益,稅法上屬于應稅收入,沒有稅會差異,無須納稅調整。
(5)①享受減免企業(yè)所得稅優(yōu)惠的技術轉讓應符合以下條件:
a.享受優(yōu)惠的技術轉讓主體是企業(yè)所得稅法規(guī)定的居民企業(yè);
b.技術轉讓屬于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guī)定的范圍;
c.境內技術轉讓經省級以上科技部門認定;
d.向境外轉讓技術經省級以上商務部門認定;
e.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規(guī)定的其他條件。
②本題中企業(yè)轉讓專利技術取得所得480萬元,不超過500萬元,可全部免征企業(yè)所得稅。應調減應納稅所得額480萬元。
(6)①職工福利費扣除限額=2500×14%=350(萬元)<實際發(fā)生額400萬元,調增應納稅所得額=400-350=50(萬元)。
②職工教育經費扣除限額=2500×8%=200(萬元)<實際發(fā)生額300萬元,調增應納稅所得額=300-200=100(萬元)。
③工會經費扣除限額=2500×2%=50(萬元)>實際發(fā)生額40萬元,無須納稅調整。
合計調增應納稅所得額=50+100=150(萬元)。
(7)2024年研究開發(fā)費用按10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200%攤銷。
600萬元形成無形資產,7月1日投入使用,應從當月起計提攤銷費用。當年應補提6個月的攤銷費用=600×200%÷10×6÷12=60(萬元)。
300萬元研發(fā)費計入管理費用,應調減應納稅所得額=300×100%=300(萬元)。
合計調減應納稅所得額=60+300=360(萬元)。
(8)企業(yè)發(fā)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yè)務招待費支出,按照實際發(fā)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yè))收入的5‰。業(yè)務招待費支出扣除限額1=100×60%=60(萬元)<扣除限額2=17000×5‰=85(萬元),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100-60=40(萬元)。
(9)企業(yè)發(fā)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和業(yè)務宣傳費支出,除另有規(guī)定外,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yè))收入1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結轉以后納稅年度扣除。
廣告費和業(yè)務宣傳費扣除限額=17000×15%=2550(萬元)>待扣除金額=2000+500=2500(萬元),應調減應納稅所得額500萬元。
(10)該企業(yè)當年應納稅所得額=4840+19.97(問題1調增額)-480(問題5調減額)+150(問題6調增額)-360(問題7調減額)+40(問題8調增額)-500(問題9調減額)=3709.97(萬元)。
對經認定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yè),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yè)所得稅。當年應補繳企業(yè)所得稅=3709.97×15%-450(預繳)=106.50(萬元)。
● ● ●
注會《稅法》科目文理兼具,僅靠記憶無法滿足應試要求,在備考過程中,習題練習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忌粌H要多練習、勤練習,還要高質量的練習,在使用經典母題訓練前后,可以使用章節(jié)習題實現(xiàn)對基礎知識點的廣度覆蓋,查漏補缺,以下為25年注會《稅法》章節(jié)習題,趕快開始做題!
另外,東奧注會題庫免費開放中!各章習題等你解鎖,每道題均標注關聯(lián)知識點,助考生快速定位教材考點;刷題小結功能列明需鞏固內容,便于查漏補缺。進入免費題庫,開始刷題>>
● ●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備考之路雖漫長且艱辛,但只要勇敢邁出每一步,一步一個腳印地積累,再難的知識點也能被攻克。希望各位考生能以這道例題為契機,在注會考試時間來臨之前持續(xù)發(fā)力,不斷挑戰(zhàn)自我,向著勝利終點奮勇沖刺,最終在考場上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本文為東奧會計在線原創(chuàng)文章,僅供考生學習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
                
              
                    
                    
                      
                                            
                      
                      
                      
                      
                      
                      
                      
                      
                      
                      
                      
                      
                  
                          
                          
                          
                          
                          
                          
              
              
              
              
              
              
              
              
              
              
              
              
              
              
              
              
              
                
                  
                
              
              
            
            
            
            
            
            
            
            
            

      
    
  
    
    
津公網安備1201020200075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