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負債表日后調整事項的會計處理_25年注冊會計師會計學習要點
注冊會計師會計科目的考試難度頗高,屬于側重計算類型的科目范疇??忌趥淇歼^程中,不僅需要深入理解并牢記各類知識點,更要掌握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技巧!以下為第二十五章學習要點,一起來復習一下吧!

【所屬章節(jié)】
第二十五章: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
第二節(jié):調整事項的會計處理
【知 識 點】
資產負債表日后調整事項的會計處理
一、調整事項的處理原則
資產負債表日后發(fā)生的調整事項,應當如同資產負債表所屬期間發(fā)生的事項一樣,作出相關賬務處理,并對資產負債表日已經編制的財務報表進行調整。這里的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及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等內容,但不包括現金流量表正表【點撥】。
點撥:
涉及現金流量表補充資料的相關項目,可能進行調整。
由于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發(fā)生在次年,報告年度的有關賬目已經結轉,特別是損益類科目在結賬后已無余額。因此,資產負債表日后發(fā)生的調整事項,應當分別以下情況進行處理:
(1)涉及損益的事項,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核算,調整完成后,應將“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的貸方或借方余額,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
涉及損益的調整事項,在企業(yè)所得稅方面應按稅收有關法律法規(guī)要求進行處理,可能會調整報告年度應納稅所得額、應納所得稅稅額;也可能會調整本年度(即報告年度的次年)應納稅所得額、應納所得稅稅額。
(2)涉及利潤分配調整的事項,直接在“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核算。
(3)不涉及損益以及利潤分配的事項,調整相關科目。
(4)通過上述賬務處理后,還應同時調整財務報表相關項目的數字,包括:
①資產負債表日編制的財務報表相關項目的期末數或本年發(fā)生數;
②當期編制的財務報表相關項目的期初數或上年數;
③經過上述調整后,如果涉及報表附注內容的,還應當調整報表附注相關項目的數字。
二、資產負債表日后調整事項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
為簡化處理,如無特殊說明,本章所有的例子均假定如下:財務報告批準報出日是次年4月30日,所得稅稅率為25%,按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提取法定盈余公積后不再作其他分配;調整事項按稅法規(guī)定均可調整應交納的所得稅;涉及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均假定未來期間很可能取得用來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納稅所得額;不考慮報表附注中有關現金流量表項目的數字。
(一)資產負債表日后訴訟案件結案,法院判決證實了企業(yè)在資產負債表日已經存在現時義務,需要調整原先確認的與該訴訟案件相關的預計負債,或確認一項新負債。

(二)資產負債表日后取得確鑿證據,表明某項資產在資產負債表日發(fā)生了減值或者需要調整該項資產原先確認的減值金額。
(三)資產負債表日后進一步確定了資產負債表日前購入資產的成本或售出資產的收入。
這類調整事項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1)若資產負債表日前購入的資產已經按暫估金額等入賬,資產負債表日后獲得證據,可以進一步確定該資產的成本,則應對已入賬的資產成本進行調整。
(2)企業(yè)在資產負債表日已根據收入確認條件確認資產銷售收入,但資產負債表日后獲得關于資產收入的進一步證據,如可變對價相關的后續(xù)變化等,此時也應調整財務報表相關項目的金額。
企業(yè)銷售商品附有銷售退回條件的,在確認商品銷售收入時應根據收入準則的相關規(guī)定對預計退回的部分作出合理估計。資產負債表日后至財務報告批準報出日之間發(fā)生的銷售退回如果與之前預計的情況不一致,如屬于估計偏差,即企業(yè)在資產負債表日應該能夠合理預見相關情況的,實際退回的金額為資產負債表日已存在的退回條款的影響提供了進一步證據,應予以調整;但如果屬于資產負債表日后退回條件有所改變,或市場突發(fā)難以預期的重大變化導致的,則不應調整。例如,由于資產負債表日后外匯匯率突然發(fā)生此前不可預期的重大變化導致出口產品的退回比例大幅高于在資產負債表日合理估計的退回比例,可能屬于資產負債表日后非調整事項。
企業(yè)銷售商品未附有退回條件,也未有允許退回的慣例和預期,但資產負債表日后實際發(fā)生了退回的,應分析具體原因,如屬于商品質量問題,應作為調整事項處理,如屬于合同變更,則作為非調整事項處理。
發(fā)生于資產負債表日后至財務報告批準報出日之間的銷售退回事項,如屬于資產負債表日后調整事項,則應調整報告年度會計報表的收入、成本等,但該銷售退回事項所涉及的應交所得稅,應按照稅收有關法律法規(guī)要求進行調整。
● ● ●
以上就是注冊會計師考試會計科目知識點“資產負債表日后調整事項的會計處理”的相關內容,下文為第二十五章的章節(jié)習題,考生可以點擊下方模塊免費刷題,通過練習鞏固知識點理解!
注:以上內容選自張志鳳老師《會計》科目基礎班授課講義
(本文是東奧會計在線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來自東奧會計在線)




津公網安備12010202000755號